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睡眠障碍:科学治疗助您找回好睡眠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2-25 21:16:29
睡眠障碍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隐形困扰”。脑卒中、帕金森病、焦虑抑郁等疾病常伴随失眠、呼吸暂停、昼夜节律紊乱等问题,严重影响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王教授指出,针对这类复杂情况,需结合疾病特点采取多维度治疗策略。以下是临床常用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重获优质睡眠。对于因突发瘫痪、长期卧床导致的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首选干预手段。其核心在于打破“失眠-焦虑”的恶性循环:睡眠限制法:减少无效卧床时间,如实际睡眠6小时则控制在5小时内,提高睡眠效率。刺激控制法:卧床20分钟未入睡需离开床,避免“辗转反侧”强化失眠记忆。环境调整:保持卧室黑暗、安静,仅用于睡眠,减少白天卧床行为。针对急性脑卒中或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药物需兼顾原发病与睡眠问题: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调节昼夜节律,减少夜间觉醒。苯二氮䓬类药物:短期缓解焦虑性失眠,但需警惕依赖风险。抗抑郁/焦虑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改善情绪并延长深睡眠,尤其适用于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超60%)患者。经颅磁刺激(TMS):通过磁场调节脑区活动,改善失眠及情绪问题。中医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如神门、三阴交),调和气血,辅助镇静安神。光照疗法:针对昼夜节律紊乱者,早晨户外光照(15000勒克斯以上)可重置生物钟,优于室内光线(仅500勒克斯)。阻塞性呼吸暂停:佩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保持气道开放。中枢性呼吸暂停:使用自适应伺服通气(ASV)设备,智能调节通气压力。新型药物:下丘脑泌素受体拮抗剂(如苏沃雷生)可减少日间嗜睡,提高警觉性。昼夜节律障碍:晚睡者傍晚接受强光照射,早醒者晨间补光,联合褪黑素定时服用。睡眠运动障碍(如不宁腿综合征):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联合补铁治疗,尤其适用于孕妇或铁代谢异常患者。王教授强调,睡眠障碍与神经系统疾病互为因果,需同步干预:生活方式调整:日间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步行),避免咖啡因及夜间蓝光暴露。多学科协作:神经科、睡眠医学中心、心理科联合制定个体化方案。温馨提示:睡眠障碍涉及7大类80余种疾病,盲目用药可能加重原发病。建议患者就诊时主动告知睡眠问题,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明确病因。早期规范治疗不仅能改善睡眠,更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康复之路注入“安眠良方”。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学组委员等
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54qV8PKFCOARidzFJNP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