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高血压并非只盯老年人!糖脂代谢异常、睡眠障碍、压力大者需警惕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7-13 12:52:39

提到高血压,许多人会自然联想到老年人。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心血管中心主任张萍教授指出:“高血压的发生与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变硬)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增龄性特点,老年人确实是最高发人群。”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超54.4%。然而,高血压绝非老年人的“专利”。本文将帮助您了解哪些人群患病风险更高,以及如何及早识别高血压的信号。



张萍教授提醒,以下几类存在明确危险因素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升高,日常应加强防范:


糖尿病患者: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血管弹性下降,血压调节能力减弱。《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约27.5%,糖尿病患病率约11.2%,且约6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


高脂血症患者: 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这如同水管内壁堆积污垢,导致血管腔狭窄、阻力增大,血压自然升高。


肥胖者(尤其腹型肥胖): 体重超标显著增加心脏泵血负担。同时,脂肪组织(尤其是内脏脂肪)会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促进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 患者在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导致间歇性低氧和睡眠片段化。这会强烈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引发血管收缩、心率加快),长期作用可明显推高血压。需注意,夜间响亮鼾声、频繁憋醒是睡眠呼吸暂停的典型表现,也是高血压的重要预警信号。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者:工作压力巨大、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的人群,其交感神经系统持续兴奋,同样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长此以往易诱发高血压。例如,经常熬夜加班、精神高度紧绷的职场人士风险较高。


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高血压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如果直系亲属(如父母、祖父母)患有高血压,本人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家族中可能存在的基因特征会影响血管张力调节、盐敏感性等方面,使血压更易升高。此类人群即使年轻时血压正常,也建议从30岁起定期监测血压。


▌识别高血压信号:症状与监测


高血压患者较常出现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或眼部胀感。部分人还可能感到胸闷、心悸(心慌)、颈项部僵紧感。这些都是需要留意的潜在信号。




然而,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不适(即“无症状高血压”),或症状轻微易被忽略。这正是高血压被称为“沉默杀手”的原因。因此,建议老年人及上述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血压测量,这是早期发现的关键。


▌何时测量血压更合适?


张萍教授解释道:“个体血压存在波动,并非所有人都在早晨或晚上达到峰值。但中国人群中,‘晨起高血压’(清晨时段血压异常升高)现象相对多见。”


理想情况:如有条件,建议在早晨起床后、中午、傍晚、睡前四个时段进行测量。


测量姿势:测量时保持安静,可采用坐位或卧位,确保手臂位置与心脏平齐。


最少要求:若时间有限,至少保证测量早晨和睡前(或早晨和傍晚)两个时段的血压。


▌科学管理是关键


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和科学管理。通过定期监测血压、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如限盐、减重、运动、减压)以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绝大多数患者能够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有效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记住这对抗高血压的“三大法宝”:勤测压、管生活、遵医嘱。


参考资料:

[1]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华琦,范利,李静,王增武.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3,31(6):508-538

[2]https://wjw.beijing.gov.cn/bmfw_20143/jkzs/jksh/202507/t20250707_4142886.html#:~:text=[3]CHTV健康中国行动报道|心血管疾病系列——高血压防治专题访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