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用药“组合拳”:降脂、抗栓、控慢病如何配合?
来源:CHTV百姓健康频道2025-07-17 19:11:54

“降脂药、抗血栓药、降压药……每天吃这么多,真的有必要吗?减一两种行不行?”
“既然卒中是‘坏胆固醇’引起的,那我只吃他汀可以吗?”

宋海庆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小血管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卒中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康复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第二届秘书长兼副主任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
国家脑损伤评价质控中心颅脑损伤评价质控工作组副组长
北京市西城区神经内科质控中心执行主任
降脂治疗:
瓦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工程”
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则建议,对于多次发生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患者,或者发生过一次ASCVD但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将LDL-C控制至<1.8 mmol/L;如果基线LDL-C在1.8-3.5 mmol/L之间,建议LDL-C较基线降低>50%。
表 AHA/ACC患者分层标准、降脂目标及治疗建议

当单药治疗效果不足时,则可选择联合用药策略:依折麦布通过结合肠道NPC1L1蛋白,阻断饮食中胆固醇的吸收,可使LDL-C额外降低13%~20%;PCSK9抑制剂则通过降解血液中的PCSK9蛋白,使肝细胞表面LDL受体数量增加,实现LDL-C降幅达50%~60%的强化降脂效果。这种“合成抑制+吸收阻断+受体激活”的三重机制,已被证实可使脑卒中复发风险降低25%。
抗栓治疗:
阻断血栓形成的“双重防线”
抗栓策略的精准实施需基于卒中病因分层。对于非心源性卒中(如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1,阻断血栓素A2生成,而氯吡格雷则抑制P2Y12受体,两者联合可使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提升至80%以上。
表 房颤脑卒中风险评分工具:CHADS₂评分和CHA₂DS₂-VASc评分

注: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管性疾病:心肌梗死、复合型主动脉斑块及外周动脉疾病。
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能直接抑制凝血因子Xa或Ⅱa,干扰凝血级联反应,从而降低心脏血栓形成和脱落的风险。北京天坛医院的随访数据显示,规范抗凝可使心源性卒中复发风险降低47%,显著优于单一抗血小板治疗。
慢病管理:
消除血管损伤的“隐形推手”
生活方式干预:
巩固药物疗效的“基础底盘”
饮食与运动干预需形成科学体系:采用低盐(<5克/日)低脂(每日油脂摄入<25克)饮食,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占比;运动则建议从轻度开始,如每日30分钟平缓散步,逐步过渡至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每周累计150分钟 。对于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建议在康复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通过坐位抬腿、抗阻训练等运动方案,循序渐进提升体能,同时降低跌倒风险。

随访管理:
优化治疗的“动态校准”
结语
这些药物并非“多余”,而是经过大量临床验证的“黄金组合”。脑卒中幸存者的药物管理不是单选题,而是一道综合应用题。通过规范管理,卒中复发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而不遵医嘱、擅自减药可能让风险反跳性增加。记住:这些药片不是负担,而是医生为您筑起的“防复发盾牌”。坚持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就能最大程度守住血管健康,让卒中“二次袭击”无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