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脑卒中后用药“组合拳”:降脂、抗栓、控慢病如何配合?

来源:CHTV百姓健康频道2025-07-17 19:11:54







图片

“降脂药、抗血栓药、降压药……每天吃这么多,真的有必要吗?减一两种行不行?”


“既然卒中是‘坏胆固醇’引起的,那我只吃他汀可以吗?”


脑卒中患者出院前,医生往往会开具包含降脂、抗栓、降压等多种药物的处方,让他们按医嘱长期服用。对此,很多脑卒中出院的患者都曾感到疑惑。


这类认知误区亟待纠正——预防脑卒中复发如同构筑防洪堤坝,单靠“降脂”一道闸门远远不够,必须依靠其与抗栓、控慢病、生活方式干预的“组合拳”。规范的联合干预通过多靶点协同策略形成立体防线,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任何环节的缺失都可能导致防线崩塌。



宋海庆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小血管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卒中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康复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第二届秘书长兼副主任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

国家脑损伤评价质控中心颅脑损伤评价质控工作组副组长

北京市西城区神经内科质控中心执行主任


降脂治疗:

瓦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工程”

图片
图片
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体系中,降脂治疗是破解脑血管病变的核心环节。《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指出,对于无出血转化风险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以及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建议将LDL-C控制至<1.8mmol/L;对于合并糖尿病或多次卒中史的高危患者,建议将LDL-C进一步降至<1.4mmol/L


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则建议,对于多次发生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患者,或者发生过一次ASCVD但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将LDL-C控制至<1.8 mmol/L;如果基线LDL-C在1.8-3.5 mmol/L之间,建议LDL-C较基线降低>50%。


表 AHA/ACC患者分层标准、降脂目标及治疗建议


这是因为,LDL-C如同血管内的“铁锈”,持续沉积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从源头切断肝脏胆固醇合成路径,使血液中LDL-C浓度逐步下降 。临床研究显示,规范使用他汀类药物6个月,可缩小斑块脂质核心体积,增加纤维帽厚度,显著降低斑块破裂风险。


当单药治疗效果不足时,则可选择联合用药策略:依折麦布通过结合肠道NPC1L1蛋白,阻断饮食中胆固醇的吸收,可使LDL-C额外降低13%~20%;PCSK9抑制剂则通过降解血液中的PCSK9蛋白,使肝细胞表面LDL受体数量增加,实现LDL-C降幅达50%~60%的强化降脂效果。这种“合成抑制+吸收阻断+受体激活”的三重机制,已被证实可使脑卒中复发风险降低25%。


抗栓治疗:

阻断血栓形成的“双重防线”

图片
图片

抗栓策略的精准实施需基于卒中病因分层。对于非心源性卒中(如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1,阻断血栓素A2生成,而氯吡格雷则抑制P2Y12受体,两者联合可使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提升至80%以上。


但对于房颤等心源性卒中患者,CHA₂DS₂-VASc评分是关键决策工具——该评分涵盖充血性心衰、高血压、年龄等8项危险因素,男性≥2分、女性≥3分者需启动抗凝治疗。


表 房颤脑卒中风险评分工具:CHADS₂评分和CHA₂DS₂-VASc评分

注: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管性疾病:心肌梗死、复合型主动脉斑块及外周动脉疾病。


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能直接抑制凝血因子Xa或Ⅱa,干扰凝血级联反应,从而降低心脏血栓形成和脱落的风险。北京天坛医院的随访数据显示,规范抗凝可使心源性卒中复发风险降低47%,显著优于单一抗血小板治疗。


慢病管理:

消除血管损伤的“隐形推手”

图片
图片
高血压与高血糖对血管的慢性侵蚀常被忽视,却构成了脑卒中复发的重要背景。血压控制的核心在于“稳”——目标值需<140/90 mmHg,优先选择氨氯地平等长效制剂,以避免24小时内血压波动超过20 mmHg。临床观察发现,情绪激动时血压骤升,可使斑块破裂风险大幅度增加,因此血压管理需结合心理状态调节,重视血压波动与情绪变化的关联。


高血糖管理则需“双轨监测”,《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推荐,脑卒中患者空腹血糖4.4~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 mmol/L,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能有效减少血管内皮的糖化损伤。许多患者忽视餐后血糖监测,殊不知单次餐后血糖骤升对血管的 “糖毒性”影响可持续数小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生活方式干预:

巩固药物疗效的“基础底盘”

图片
图片
戒烟限酒是所有药物治疗的坚实基础。吸烟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的能力下降 50%,显著削弱血管舒张功能,而戒烟24小时后这一功能即可开始恢复。饮酒需遵循“限量”原则——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过量饮酒会诱发血压骤升,甚至抵消长期药物治疗效果。


饮食与运动干预需形成科学体系:采用低盐(<5克/日)低脂(每日油脂摄入<25克)饮食,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占比;运动则建议从轻度开始,如每日30分钟平缓散步,逐步过渡至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每周累计150分钟 。对于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建议在康复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通过坐位抬腿、抗阻训练等运动方案,循序渐进提升体能,同时降低跌倒风险。



随访管理:

优化治疗的“动态校准”

图片
图片
定期随访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开始药物治疗4-6周后,需复查肝肾功能及肌酸激酶,因为他汀类药物可能引发转氨酶升高或肌肉损伤。此后每3个月复查血脂、血压、血糖,根据指标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例如,LDL-C未达标者需评估是否加用依折麦布等降脂治疗,血压波动大者需调整降压药种类或用法。


用药依从性管理同样重要。研究显示,擅自停用抗栓药可使血栓风险反跳性增加3倍,这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突然恢复相关。建议将服药与日常行为绑定(如早餐后服用他汀),并借助手机提醒、分药盒等工具提升依从性。复诊时携带详细的血压、血糖记录(每周≥3次),能帮助医生更精准地优化治疗策略。


图片

结语


这些药物并非“多余”,而是经过大量临床验证的“黄金组合”。脑卒中幸存者的药物管理不是单选题,而是一道综合应用题。通过规范管理,卒中复发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而不遵医嘱、擅自减药可能让风险反跳性增加。记住:这些药片不是负担,而是医生为您筑起的“防复发盾牌”。坚持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就能最大程度守住血管健康,让卒中“二次袭击”无机可乘。


参考文献


1. Feingold KR.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Updated 2025 Mar 27]. In: Feingold KR, Ahmed SF, Anawalt B, et al., editors. Endotext [Internet]. South Dartmouth (MA): MDText.com, Inc.; 2000-.

2. Liu L, Li Z, Zhou H, et al. Chinese Stroke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of ischa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executive summary and 2023 update. Stroke Vasc Neurol. 2023;8(6):e3.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2, 55(10):40.

4. Vergallo R, Park SJ, Stone GW, et al. Vulnerable or High-Risk Plaque: A 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 Position Statement. JACC Cardiovasc Imaging. 2025;18(6):709-740.

5. Zhan S, Tang M, Liu F, et al. Ezetimibe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event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8, Issue 11. Art. No.: CD012502.

6. Moshkani Farahani M, Nasiri A, Salari M, et al.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CSK9 inhibitors on dyslipidemia: one-year follow up. Eur J Transl Myol. 2024;34(3):12937.

7. Lui DT, Tan KC.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stroke: How low should we go? J Diabetes Investig. 2020;11(6):1379-1381.

8. Warner TD, Nylander S, Whatling C. Anti-platelet therapy: cyclo-oxygenase inhibition and the use of aspirin with particular regard to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Br J Clin Pharmacol. 2011;72(4):619-33.

9. 卢凤民,吴冬燕. 非瓣膜性房颤并急性缺血性卒中抗凝治疗时机[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4, 24(2):84-90.

10.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06): 572-618.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 [2021-9].

12. Higashi Y. Smoking cessation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Hypertens Res. 2023 Dec;46(12):2670-2678.

13.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022-4-26].




作者:宋海庆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