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夜间呼吸:COPD患者如何打破“缺氧-失眠”恶性循环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8-07 13:13:08
年纪大了,爬楼喘、夜里咳真是躲不过的“老年标配”吗?很多人把反复清嗓子、走快了气短当作岁月留下的自然痕迹,就像接受皱纹爬上眼角那样坦然。可当这些不适从偶尔出现变成常态——比如拎着菜篮走不过一条街,或是深夜被憋醒后再也睡不着,背后可能藏着更棘手的问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就像一位“隐形的管家”,总在人们以为“老了都这样”的忽视里慢慢收紧束缚。它不会像心梗那样骤然发难,却会悄悄让气道变窄、肺功能衰退,让简单的呼吸从本能变成负担。等到终于觉得“不对劲”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藏在“衰老”面具下的健康威胁,聊聊它如何悄悄靠近,会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影响,以及如今有哪些方法能帮中重度患者重新找回顺畅呼吸的力量。

孙海权 主治医师
遵化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
擅长肺部感染等疾病
认识 COPD
——从症状到病因
那些被当作“老了才这样”的咳嗽和气短,其实可能是肺在发出求救信号——这正是COPD的狡猾之处。它不像肺炎那样来势汹汹,而是悄悄在气道里埋下炎症的种子,让呼吸通道慢慢变窄、失去弹性。就像一扇常年被烟熏火燎的木门,慢慢变形、开合困难,这种损伤一旦形成就很难逆转,连吸进呼出的空气都变得磕磕绊绊,严重时肺会像被撑坏的气球,肺泡破裂后再也鼓不起原本的张力。
能让肺走到这一步的,吸烟是最主要的推手,长期被香烟里的有害物质侵蚀,气道黏膜反复发炎,自然难挡病变。除此之外,常年在粉尘飞扬的车间工作、每天被厨房油烟包裹、甚至遗传了特殊体质,都可能成为诱因。
这种病带来的麻烦远不止“喘不上气”这么简单。起初可能只是走快了要停下来歇口气,后来连买菜、扫地都成了负担,慢慢就懒得出门见人,生活圈子越缩越小。更危险的是它会“突然发难”——某天痰变得又浓又多,喘得像要背过气,不得不往急诊跑.这就是COPD急性加重,其每一次发作都会让肺功能再退一步。一年犯两次以上的人,身体只会越来越差。
COPD还会连累全身:心脏为了给缺氧的身体送血,不得不加倍工作,久而久之可能累出肺心病;骨头变脆、情绪低落也常跟着来。到了晚上,麻烦更隐蔽——人睡着后呼吸变浅,平躺时肺的活动空间变小,本就狭窄的气道更容易堵上,加上肺泡受损后氧气交换效率大减,血氧很容易掉到90%以下。这就像让全身器官在缺氧的“闷罐”里熬一整夜,早上起来头痛乏力不说,心脏和大脑长期受此折磨,风险只会越来越高。
对抗COPD的“武器库”
——规范治疗的基石药物
对抗COPD的治疗,从来不只是为了让呼吸舒服点那么简单。真正的目标是既要缓解当下的憋闷感,提升生活质量;更要着眼于长远,最关键的是预防急性加重,保护肺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每一次急性加重都是对肺部的重创,规范用药是最关键的防线。
在COPD的临床治疗中,支气管扩张剂是基石药物,其作用如同为狭窄的气道“松绑”,通过放松平滑肌让呼吸通道保持通畅。这类药物分为两类:
● β2受体激动剂:通过直接刺激气道舒张发挥作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可快速缓解COPD突发症状,长效制剂(LABA)则适合日常稳定控制;
● 抗胆碱能药物:通过阻断乙酰胆碱的收缩信号维持气道开放,在减少急性加重方面表现突出,同样有短效制剂(SAMA)和长效制剂(LAMA)之分,其中,LAMA(尤其是长效LAMA)有望成为COPD长期管理的主力之一。
此外,COPD临床治疗药物还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需特别说明的是:这类药物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主要推荐用于过去一年内发生≥2次中度急性加重或1次需住院的重度加重、且血液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的患者,通常与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LABA)组成复方制剂使用。对于症状严重、急性加重风险高的中重度患者,双支扩剂(LABA/LAMA复方制剂)能通过协同作用提供更强效且持久的气道舒张效果。其他如祛痰药、抗氧化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及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如罗氟司特)等,则作为辅助药物用于特定症状或表型管理。
药物的有效递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吸入疗法作为COPD药物治疗的金标准,其核心优势在于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气道和肺组织,起效迅速,所需剂量小,并能最大程度减少全身性不良反应。因此,确保患者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其吸入装置,直接决定了药物能否发挥预期疗效。
目前临床应用的吸入装置类型多样,包括需要患者具备足够吸气流速和手口协调性的干粉吸入器(DPI)、操作步骤较复杂的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pMDI),以及让患者仅需平静呼吸即可吸入药物的雾化吸入器。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手部灵活性、认知状态以及对装置的学习能力,为其选择适宜、能够保证药物有效沉积于肺部的装置。这一选择过程,是制定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破解呼吸之困
——便捷、舒适与持久保护
然而,规范治疗COPD,远非仅仅缓解症状。即使选择了合适的吸入装置,患者,尤其是老年群体,常面临三重挑战:吸入装置操作困难导致药物无法起效、药物副作用影响生活质量、以及夜间呼吸窘迫与急性加重威胁肺功能。
挑战一:吸入操作,难以逾越的门槛?
挑战二:副作用困扰,能否避免?
挑战三:夜间危机与急性加重,如何守护?
协同力量:
当药物治疗遇上呼吸支持
在COPD的综合管理策略中,呼吸机治疗(通常指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IV)扮演着特定而重要的角色。需要明确的是,NIV并非所有COPD患者的必需选择,而是针对特定重症人群的强化治疗手段。
哪些患者可能从中获益?NIV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1. 伴有慢性呼吸衰竭的重度/极重度患者,尤其是存在高碳酸血症(血液中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
2. 即使接受了充分规范的药物治疗(包括强效的双支扩剂甚至三联吸入治疗),仍存在显著的日间高碳酸血症,或反复因急性呼吸衰竭发作而需要住院的患者;
3. 夜间低血氧(SpO₂<90%)严重且持续,而单纯给予氧疗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加重二氧化碳潴留风险,经医生严格评估后。
对于这些患者,NIV的核心作用在于改善通气功能。它通过提供两种关键压力:吸气时的压力支持(PS)帮助患者更省力地完成吸气,以及呼气末正压(EPAP)对抗患者自身因气道塌陷产生的内源性阻力,从而显著减轻呼吸肌疲劳。其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促进体内过多二氧化碳的排出,有效纠正高碳酸血症。同时,通过改善整体通气状况,NIV也能间接辅助提升氧合水平(有时需联合低流量氧疗),并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规范使用,在符合条件的患者中,有潜力降低再住院率,并可能延长生存期。
必须强调的是:NIV是药物治疗的强大“盟友”和重要补充,绝非替代!规范的药物治疗始终是COPD管理不可动摇的基石。NIV是在此药物治疗基础上,为那些同时存在严重通气功能障碍(尤其是高碳酸血症)的患者,额外提供的一种呼吸支持手段。两者结合应用,能够更全面地覆盖重症COPD患者的病理生理需求——药物治疗稳定气道和炎症状态,NIV辅助改善通气和气体交换——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症状,降低风险,守护患者的呼吸健康与生活质量。
结语:拥抱畅快呼吸的未来
COPD的长期管理核心在于双重目标:有效缓解日常呼吸困难症状,同时全力预防急性加重事件。每一次急性加重都可能加速肺功能衰退,规范化的药物治疗是守护呼吸功能的基石。长效支气管扩张剂通过持续稳定气道状态,在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和改善夜间低氧血症中发挥关键作用。
对于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无创呼吸支持可作为药物治疗的重要补充,协同改善通气障碍。但需严格遵循适应证,确保精准施治。
真正的疾病管理突破来自多维策略:坚持正确吸入治疗保障药物肺部沉积,系统肺康复训练提升呼吸效能,彻底戒烟阻断疾病进展源头,规范疫苗接种筑牢感染防线。医患共同制定的个体化方案,能让患者显著减少急性发作,延缓肺功能下降进程,最终重获畅快呼吸的生活掌控力。
参考文献
[1] Shen Y, Huang S, Kang J, et al. Management of airway mucus hypersecretion in chronic airway inflammatory disease: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English edition).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18;13:399-407.
[2]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 17(11):15.
[3] Duan R, Li B, Yang T.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for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hronic Dis Transl Med. 2023;9(2):82-89.
[4] Hvisdas C. Revefenacin, a once-daily, long-acting muscarinic antagonist, for nebulized maintenanc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m J Health Syst Pharm. 2021;78(13):1184-1194.
[5] Lal C, Khan A. Emerging Treatments for COPD: Evidence to Date on Revefenacin. COPD. 2020;17(1):1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