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血管里的油”,守护心血管健康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8-16 14:03:37
血脂是血管中流动的“生命燃料”,却也可能成为健康的隐形威胁。当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等脂质失衡,“坏胆固醇”(LDL-C)便会像顽固油垢般沉积在血管壁,逐步侵蚀管道,形成致命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好胆固醇”(HDL-C)则如同清道夫,负责清除这些沉积。这场血管内的油脂攻防战,直接决定着心血管的命运。
看懂血脂的平衡之道,是守护血管健康的第一步——只有认清每种脂质的角色,才能精准干预,阻断血管从狭窄到崩溃的连锁反应。

刘瑞菊 主治医师
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治医师,临床医学专业。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心肌病、主动脉夹层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熟练掌握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对心内科急危重症疾病的抢救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统称,主要包括:
1、胆固醇: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好胆固醇”)。
● LDL-C:当其水平过高时,会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HDL-C: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清除多余胆固醇,保护血管。
2、甘油三酯(TG):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脂肪,过量会导致血液黏稠,增加胰腺炎和心血管病的风险。甘油三酯在体内主要通过脂蛋白进行运输,其代谢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饮食、运动、遗传等。
3、脂蛋白(a):与遗传相关,升高时会加速动脉硬化。脂蛋白(a)的水平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血脂异常的危害
长期血脂过高(高脂血症)会引发:
1、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斑块堆积,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脂质的沉积、炎症反应以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等。
2、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它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
3、胰腺炎:甘油三酯过高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急性胰腺炎的一个重要诱因,当甘油三酯水平过高时,可能会激活胰腺内的酶,导致胰腺炎症的发生。
4、其他疾病:还可能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血脂异常常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代谢综合征患者往往同时存在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多种代谢异常,这些因素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注意:血脂异常早期通常无症状,需通过体检发现!
哪些人容易血脂高
1、饮食不当:长期高油、高糖、高胆固醇饮食(如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血脂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的饮食会提高血脂水平。
2、缺乏运动:久坐不动,代谢减慢。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脂质代谢,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3、肥胖或超重:尤其是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肥胖是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腹型肥胖,其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4、遗传因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胆固醇代谢异常,血浆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
5、其他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等。
如何看懂血脂报告
体检时重点关注以下指标(单位:mmol/L):

提示: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需更严格的控制目标(如LDL-C<2.6或1.8)。
不同人群的血脂控制目标有所不同,对于冠心病、糖尿病等高危人群,需要更严格地控制血脂水平,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如何调节血脂
1、饮食调整:
● 多吃:蔬菜、全谷物、深海鱼(富含Omega-3)、坚果、豆类;
● 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含糖饮料;
● 控制胆固醇摄入(每日<300mg,约1个鸡蛋黄);
● 在饮食调整中,除了注意食物的选择外,还需要控制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过量进食。
2、坚持运动:每周≥15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的种类和强度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兴趣选择,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对调节血脂效果较好。
3、戒烟限酒:吸烟降低HDL-C,酒精升高甘油三酯。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对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4、控制体重:BMI建议维持在18.5-24(BMI=体重kg/身高m²)。控制体重需要综合饮食、运动等多种措施,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达到理想的体重。
5、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调节血脂的重要手段之一,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他汀类药物是基石,主要用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目前最常用的降胆固醇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均有重要作用。
其中,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强效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中的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从而显著降低血液中的LDL-C水平,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血脂水平,根据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常见误区
1、瘦子不会高血脂?
错误!瘦人可能因代谢问题或遗传导致血脂异常。即使体重正常或偏瘦,也可能由于代谢异常或遗传因素导致血脂异常。
2、吃素就能降血脂?
素食者若摄入过多精制碳水或油炸素食品,反而可能升高TG。素食者需要注意饮食的均衡,避免摄入过多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和油炸食品,以免导致血脂异常。
3、血脂正常后能停药?
多数需长期控制,擅自停药可能反弹。血脂异常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血脂水平恢复正常,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
定期检查建议
√ 20岁~39岁健康青-中人:每3到5年查一次血脂。
√ 40岁以上或高危人群:每年检查,包括LDL-C、HDL-C、TG等。
记住,血脂管理是终身课题,早干预才能远离心脑血管疾病!血脂异常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患者在体检时才发现自己血脂异常。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及时干预,血脂异常可能会逐渐发展为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定期的血脂检查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