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自我管理“手册”,请收好!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8-20 17:21:56
在我国,高血压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这意味着,许多高血压患者面临着较高的并发症风险。然而,有效管理高血压,绝非仅仅依靠医生和药物。患者的积极参与和自我管理,是控制血压、守护健康的关键所在!

何辉 主任医师
益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
益阳市中心医院心脏中心主任
益阳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益阳市心血管质控委员会主任
益阳市胸痛中心质控委员会主任
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心血管急危重疾病救治,心血管介入治疗
主持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1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医学论文多篇。
第一步:了解与监测
——做自己健康的“守护人”
1、认识高血压:
定义: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如果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9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危害: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脏、大脑、肾脏和眼睛等重要器官造成持续性损害,大大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风险因素:高血压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年龄增长等属于我们无法改变的因素。但好消息是,许多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自我管理来改善! 例如:高盐饮食:过量盐分(钠)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血容量,升高血管阻力,最终导致高血压。缺乏运动、吸烟酗酒、长期精神紧张等不健康生活方式,都是我们可以努力改变的方向。了解这些知识,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调整生活,预防和控制血压。
2、掌握血压测量技巧:
测量准备: 测量前30分钟避免剧烈活动、吸烟、喝咖啡;排空膀胱后,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
测量姿势与环境:选择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采取坐姿,背部有支撑,双脚平放地面。测量手臂自然放平,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袖带底缘放在肘窝上方2-3厘米处,气囊中心对准肱动脉。测量过程中保持安静,不要说话。
测量次数与记录:连续测量2-3次,每次间隔1-2分钟,记录结果并取平均值。如果某次测量时情绪激动或刚活动过,务必在记录中注明。
推荐工具:家庭血压监测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测量频率:
● 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2-3次(取平均值),详细记录日期、时间和读数。
● 治疗初期或血压未达标者: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
● 血压控制良好者:每周至少测量1天。
家庭监测的好处:提供更真实血压水平(避免“白大衣效应”),及时发现波动异常,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和用药依从性,并减少不必要的就医次数,节省医疗资源。
第二步:药物与监测
——治疗的核心支柱
遵医嘱用药是重中之重: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等。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按时、按量服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对于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处方他汀类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同样需要坚持服用。
定期复查与记录:
定期记录家庭血压测量结果(时间、数值、身体状态),这对医生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首次就诊时,应测量双上臂血压,以后固定使用读数较高的一侧进行测量。每次测量间隔30-60秒重复一次,取2次平均值。若两次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超过10mmHg,则需测第三次,取三次平均值。
特殊人群注意: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由卧位/坐位改为站立后1分钟和3分钟测量),并同时记录心率。
第三步: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生活的基石
合理膳食:
● 严格控盐:高盐是升压“元凶”之一。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5克以下(约一啤酒瓶盖)。少吃咸菜、腌制品、加工肉制品。使用定量盐勺,减少酱油、味精、鸡精等高钠调味品。
● 补钾促排钠:多吃新鲜蔬果(如香蕉、橙子、菠菜、芹菜)。肾功能正常者可考虑选用低钠富钾盐。
● 控制脂肪:减少动物脂肪、油炸食品、棕榈油(饱和及反式脂肪)。选择橄榄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限制胆固醇(少吃动物内脏、蛋黄)。
● 均衡营养:保证蛋白质(禽肉、鱼、豆类)、碳水化合物(粗细搭配)、维生素矿物质摄入充足。增加膳食纤维(水果、蔬菜、杂粮),促进肠道健康,降低心血管风险。
坚持适量运动:
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车、太极拳)益处多多: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辅助降压。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感觉微微出汗、心跳加快但能交谈),可分5天进行,每次30分钟以上。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强度适中,如有头晕、心慌、胸痛等不适,立即停止就医。收缩压>160 mmHg者,血压控制前不推荐高强度运动。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
坚决戒烟限酒:
● 戒烟:吸烟严重损害血管,升高血压和心血管风险。务必戒烟!可寻求戒烟门诊帮助(心理、行为干预或药物)。同时避免二手烟。
● 限酒: 饮酒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酒精会影响血压调节机制,导致血压波动。不建议高血压患者饮酒,任何剂量的饮酒对健康均无益处,若难以戒酒,男性每日饮酒量应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换算成常见酒类,白酒摄入量<50ml、葡萄酒(或米酒)饮用量<100ml、啤酒饮用量<300ml。
规律作息与心态平和:
● 充足睡眠:保持规律作息。成人每天睡7-8小时,老年人6-7小时。良好睡眠有助于稳定血压。熬夜、失眠、打鼾(特别是睡眠呼吸暂停)需及时就医。
● 管理压力:长期精神紧张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尝试冥想、深呼吸、瑜伽、听音乐、打太极拳等方法缓解压力。
总结
高血压的管理是一场长期的健康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患者自身的积极参与和有效自我管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通过掌握疾病知识、正确监测血压、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完全有能力更好地控制血压,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从而赢得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长久的健康未来。希望每一位高血压患者都能认真践行这份高血压自我管理手册中的内容,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健康常伴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