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得了抑郁症,一定要吃药吗,要吃多久?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8-26 16:29:13

当医生诊断抑郁症时,许多患者都会面临两难选择:既担心药物副作用和依赖,又害怕病情进展。其实抑郁症的治疗方案并非千篇一律,是否需要用药、用药多久,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就像感冒分轻重,普通感冒可能休息就好,肺炎则需要抗生素治疗,抑郁症的治疗同样需要分级处理。让我们从医学指南出发,来解释清楚抑郁症药物治疗的关键问题。



郭佳乐 主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睡眠医学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睡眠、心理及精神障碍。

现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


治与不治:看清病情再决定


轻度抑郁的患者其实有更多选择空间。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但还能坚持工作学习,睡眠可能不太好但尚未完全紊乱。对于他们,医生通常会先推荐非药物治疗方式。比如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来打破我什么都做不好的负面思维循环,或者用人际关系治疗解决家庭矛盾带来的心理压力。研究显示,这些心理治疗方法对轻度患者的效果与药物相当。生活方式的调整也非常重要,每天坚持30分钟快走或慢跑,能刺激大脑分泌快乐因子”BDNF;而冬季抑郁患者,每天早晨用专业光照灯照射30分钟,能有效模拟日光效果。医生通常会建议轻度患者先观察2周,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加重、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才需要考虑药物治疗。


中重度抑郁的情况就不同了。当患者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冰点、对所有事情都失去兴趣、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时,药物就成了"生命线"。这时患者往往已经无法正常工作,甚至连基本生活自理都困难。抗抑郁药物能快速修复大脑化学物质的失衡状态,比单纯心理治疗起效更快。更重要的是,药物能有效预防功能残疾。数据显示,未经治疗的中重度抑郁病程可能持续半年以上,导致工作能力和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值得注意的是,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药物与心理治疗双管齐下,特别是第三次发作的患者,如果维持治疗不到位,复发风险接近百分之百。


药物治疗的时间密码


抑郁症药物治疗是场持久战,需要经历三个关键阶段。急性期治疗就像灭火阶段,通常需要6-12周。很多患者服药第一周感觉没效果就想放弃,其实药物起效需要时间,大脑神经重塑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多数药物在2-4周开始发挥作用,比如度洛西汀改善身体疼痛的效果往往比情绪好转来得更早。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控制住主要症状,专业量表评分下降50%才算有效,就像PHQ-9量表从20分降到10分。


进入巩固期4-9个月),相当于骨折拆掉石膏后还要戴护具的阶段。这时症状虽然缓解了,但大脑神经依然脆弱。必须维持原剂量继续治疗,如果擅自减药,复发风险会飙升3倍。这个阶段可以借助手机设置服药提醒,使用分格药盒帮助记忆。


最后的维持期长达1-3年,具体时长取决于发作次数。首次发作的患者建议至少维持1年,因为15%-50%的人可能完全康复;二次发作则需要2年以上,因为大脑神经对压力更敏感;三次以上发作的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就像高血压患者需要持续用药控制。减药过程要特别谨慎,老年人建议每2个月减量10%,突然停用帕罗西汀这类药物可能引发头晕、电击感等不适反应。


什么样的抑郁症需要吃药,怎么吃


对于轻度抑郁症患者,可能通过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非药物治疗方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对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在药物选择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病情严重程度、药物的作用机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比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等),能够有效改善抑郁情绪、焦虑症状等,而且相对来说副作用较小,是比较安全的治疗选择;双通道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通过同时调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神经递质,也有较好的疗效。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南


青少年用药需要格外谨慎。对12-18岁的孩子,首选是认知行为治疗,很多学校心理咨询室就能提供专业帮助。如果确实需要用药,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目前FDA批准了数款药物可以用于青少年,但强调用药初期要特别警惕,因为可能增加自杀念头风险。家长要学习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发现苗头立即就医。只有规范的治疗才能将各种风险降到最低。


孕产妇群体则面临更复杂的权衡。怀孕期间,尤其是前三个月胎儿心脏发育关键期,需严格避免使用帕罗西汀,但可以选择安全性更高的舍曲林。产后哺乳期,舍曲林仍然是首选,因为它在乳汁中的浓度最低(小于10%),建议每次哺乳后立即服药,以减少婴儿的接触量。产后72小时是情绪崩溃的高峰期,家人要特别关注产妇的睡眠状况。


60岁以上的老人用药讲究""""。由于肝肾功能下降,起始剂量通常是成人的1/4-1/2,比如艾司西酞普兰从5mg开始。要特别注意避免加重便秘的药物,比如传统三环类抗抑郁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要谨慎选择药物,部分药物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其他治疗手段的选择空间


对轻度抑郁患者,完全可以通过非药物方式缓解症状。运动处方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每周540分钟的有氧运动,让心率达到120/分钟左右,效果可以与抗抑郁药媲美。光照疗法特别适合季节性抑郁患者,可以每天早晨使用10000勒克斯的专业灯箱照射30分钟。当然也可以选择自然光照替代,每日10:00前户外活动超过20分钟即可,即使阴天也仍有2000勒克斯。饮食调整也很有帮助,增加深海鱼类(富含Ω-3脂肪酸)、蛋黄(含胆碱)等健脑食物的摄入。


中医药治疗也是可行选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多种用于治疗抑郁障碍的植物药和中成药,主要用于轻中度抑郁障碍。传统中药汤剂及针刺、艾灸等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问题和躯体不适。

 


医患携手走向康复 


抑郁症药物治疗就像修复精密仪器,既要足够耐心,又要专业细致。关键要记住三点:轻度抑郁先给心理治疗2个月机会;中重度患者坚持服药6周才能评估效果;多次复发者可能需要长期维持治疗。我们治疗的最终目标不是终身服药,而是通过规范治疗重建大脑平衡。数据显示,首次发作规范治疗的患者,近半数能实现5年无病状态。当您面对药盒犹豫不决时,请记住:暂时的药物依赖,远胜过抑郁黑洞的吞噬。抑郁症康复路上,医生与患者是并肩作战的伙伴,建立信任、保持沟通,才能共同战胜这场"心灵感冒"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EB/OL].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 http://www.nhc.gov.cn/.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老年精神医学学组. 老年期抑郁障碍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 中华精神科杂志,202558(08):592-602.

李凌江、马辛(2015):《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北京。


作者:郭佳乐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睡眠医学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