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被遗忘的,不只是记忆——探秘背后的“精神风暴”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8-29 10:45:55
当我们谈及阿尔茨海默病(AD),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一位慈祥的老人,迷茫地重复着同一个问题,或者忘记了亲人的名字。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的丧失,确实是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最广为人知的标志。
然而,如果将阿尔茨海默病仅仅理解为一场简单的“记忆橡皮擦”,那我们就大大低估了它的复杂性与破坏性。在记忆迷宫的深处,一场更为猛烈、更令人心碎的“精神风暴”正在悄然上演。许多患者不仅会迷失在时间与空间里,更会陷入幻觉、妄想、猜疑和攻击性的泥潭。这些精神行为症状(NPS),对于患者和照护者而言,往往是比遗忘本身更严峻的挑战。

明智 老年科医师
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医学硕士。从事老年、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诊治多年。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医师,擅长各类双相、抑郁、情绪障碍、精神分裂、失眠、焦虑、痴呆等疾病治疗,曾发表学术论文2篇,其中参与发表SCI论文1篇。
超越遗忘:
认识阿尔茨海默病的精神行为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本质上是大脑皮层和海马体等关键区域的神经元大量死亡、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斑块”、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所导致的。这场大脑的结构性灾难,摧毁的远不止是记忆库。
随着疾病的进展,负责调节情绪、判断、行为和人格的脑区(如前额叶、颞叶、边缘系统等)也会受到严重侵袭。这就好比一个交响乐团,不仅负责旋律的乐器坏了,连指挥家和负责节奏的鼓手也相继失灵,整个乐曲变得混乱、刺耳且不可预测。这就是精神行为症状的由来。
常见的“精神病性”表现包括:
1. 妄想
这是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之一。患者会固守一些毫无根据,甚至荒诞的信念,且无法通过说理来纠正。
被窃妄想:患者常毫无理由地坚信自己的财物被家人或保姆偷走了。他们可能会藏匿物品,然后忘记藏匿地点,进而指责他人。这其实是由记忆丧失直接引发的错误解释。
嫉妒妄想:坚信配偶不忠,甚至能虚构出详细的场景和人物。
被害妄想:认为有人(甚至是至亲)要给自己下毒、伤害自己或阴谋陷害自己。
2. 幻觉
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产生的虚假感知。虽然不如妄想常见,但一旦出现,往往非常生动和恐怖。
视幻觉:最为常见。患者可能会看到房间里有不存在的陌生人、小孩或已故的亲人,看到墙上爬满虫子,或者与根本不存在的“人”对话。
听幻觉:听到有人骂自己、指责自己或命令自己做事。
3. 情感障碍
淡漠:对以往热衷的活动失去兴趣,情感反应迟钝,缺乏主动性。这是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之一,常被误认为是“懒”或“抑郁”。
抑郁和焦虑:情绪低落、哭泣、紧张不安,担心子虚乌有的事情。
易激惹和情绪不稳定:情绪像过山车,会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突然爆发愤怒或哭泣,又很快平复。
4. 行为异常
攻击/激越行为:当患者感到困惑、害怕或因无法沟通而挫败时,可能会表现为推搡、打人、扔东西。这通常是恐惧和失控感的外在表现,而非其本意。
漫游:毫无目的地四处走动,可能源于焦虑、迷失方向感或寻找“记忆中”的某个地方,这极易导致走失,非常危险。
重复行为:不停地重复同一个问题、同一句话或同一个动作(如搓手、折叠衣服)。
风暴的起源:
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这些光怪陆离的症状,其根源在于大脑特定区域的损坏:
妄想与幻觉:通常与大脑颞叶和顶叶的受损有关,这些区域负责处理感官信息并构建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当这些脑区功能失常,大脑便会“捏造”出并不存在的信息。
淡漠:与前额叶皮层和前扣带回的功能衰退密切相关,这些是驱动我们动机和目标导向行为的关键区域。
攻击与激越:往往源于额叶和颞叶的损伤,这些区域如同大脑的“刹车”,负责抑制我们的原始冲动。当“刹车”失灵,挫败感和恐惧就更容易以攻击的形式表现出来。
此外,患者并非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异常行为,也是对自身能力下降和混乱环境的一种反应。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找不到卫生间、感觉周围全是陌生人……这种巨大的恐惧和困惑,足以让任何人变得“不可理喻”。
识别与应对:
比治疗更重要的是理解
面对亲人的这些变化,家属常常感到心力交瘁、委屈,甚至愤怒。“他怎么会变成这样?”“他是不是故意的?”——这是最常见的疑问。
必须明确:这些症状是疾病的表现,绝非患者的本意。指责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无理取闹”,就如同指责一位肺炎患者“为什么要咳嗽”。
正确的应对方式至关重要:
1. 切勿争辩说理:与患者争论“东西根本没被偷”是徒劳且有害的。这只会加剧他们的恐惧和不信任感。相反,应尝试共情和安抚:“我知道您很着急,我们一起找找看。”
2. 转移注意力:这是最有效的技巧之一。当患者陷入某种妄想或焦虑时,巧妙地用他喜欢的音乐、食物、照片或一项简单的活动来转移其注意力。
3. 简化环境,建立规律:保持环境安静、整洁、熟悉,减少过度的噪音和刺激。建立每日固定的作息流程,能极大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减少因混乱引发的激越行为。
4.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当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和照护者的生活质量,或带来安全风险时,必须及时就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等,此外,针对精神症状,精神科医生或神经内科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或情绪稳定剂来帮助控制症状,例如,舍曲林和文拉法辛是常用的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但这些药物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它们对老年人有潜在的副作用风险。
5. 照护者支持至关重要:照护一位有精神行为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照护者自身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加入支持团体、寻求喘息服务、学习照护技巧,以及家人的共同分担,是避免照护者身心耗竭的关键。
结语:看见“风暴”,方能带来宁静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告别。在这场告别中,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亲人的记忆,有时还要面对一个被疾病扭曲了的、既熟悉又陌生的灵魂。
认识到“精神病性表现”是疾病的一部分,是我们理解患者痛苦的第一步。当我们不再将其视为“胡闹”或“性格大变”,而是看作一种需要安抚和治疗的病症时,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一个被恐惧和混乱包围,却依然渴望爱与安全的世界。
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人文的关怀。在药物和疗法取得更大突破之前,理解、耐心和爱,是我们所能给予的最好的“治疗”。这场大脑深处的风暴或许无法完全平息,但一个充满善意的理解和拥抱,却能成为风暴眼中那片短暂的、珍贵的宁静。
参考文献
[1]刘雨辉,卜先乐,马辛,等.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指南[J].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2025,8(01):8-16.
[2]Eikelboom W. More than Memory: The prevalenc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 in Alzheimer's disease [D].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