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徐兵河教授:四十载砥砺前行,助推中国乳腺癌诊疗迈向精准化新时代

来源:陆士新医学基金会2025-09-12 16:37:04


曾几何时,“乳腺癌”三个字在中国几乎等同于绝望的宣判。无数家庭因其而陷入困境,无数女性在恐惧与迷茫中艰难求生。然而,有一双温暖而坚定的手,四十年来始终牵引着患者穿越迷雾,将“绝症”变为“可治”,将“生存”变为“长存”——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


从湖北大冶一名挑水做饭的民办教师,到享誉国际的乳腺癌防治权威;从在土路上骑着自行车赶考的青年,到主持制定30余部国家级指南和共识,并参与制定多部国际乳腺癌诊疗指南知名专家。徐兵河的人生轨迹,是中国肿瘤学界发展的缩影,更是一部用创新与仁心写就的“希望日记”。


他带领团队将晚期乳腺癌治疗的关键难题逐一攻克,使耐药患者重获生机,让中国原研抗肿瘤新药走向世界,更推动创新治疗策略惠及千家万户。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其所在中心的乳腺癌诊疗水平不断提升,患者五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他从未停止前行。如今,他正将目光投向人工智能与智慧医疗的前沿,试图为更多患者点亮早筛早诊的曙光。


徐兵河教授
图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官网


将个体化治疗的种子引入中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乳腺癌治疗仍处在“一刀切”的困境中。手术和放疗虽能局部控制,却难以应对复发转移;化疗方案单一,毒副反应剧烈,疗效却参差不齐。患者五年生存率长期徘徊于50%左右,无数家庭在绝望中辗转求医。


面对这样的现实,徐兵河毅然选择了当时冷门却关键的肿瘤内科。他敏锐地意识到,单纯依靠手术和放疗无法根本改善预后,而系统性药物治疗或许是控制转移、延长生存的关键。在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他深入接触到肿瘤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的前沿理念,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乳腺癌不是一种病,而是一大类疾病,必须根据分子特征和患者具体情况“分型而治”,才能真正提高疗效


1993年,他放弃国外的发展机会回到国内,很多人说他“傻”,但他清楚自己的使命不在异国实验室,而在中国临床一线。在他的前瞻性推动下,“个体化治疗”这一理念被系统引入临床实践。他提出,治疗方案需基于肿瘤分子特征、分期分级、患者身体状况及社会心理因素多维度制定。例如,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可从内分泌治疗中显著获益,而HER2阳性患者则需尽早使用靶向药物。


为了将“分型而治”的理念落到实处,他带领团队着手建立中国人自己的乳腺癌临床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积累本土循证医学证据。这些扎实的基础性工作,旨在回答两个关键问题:同一种乳腺癌,中外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为何不同?其背后的分子机制是什么?他坚信,唯有基于中国患者的数据,才能制定出最适合中国患者的治疗方案,从而推动中国乳腺癌治疗从经验医学走向循证医学。


为中国患者研发出“用得上”的创新药



确立了“分型而治”的理念后,徐兵河教授面临着一个更严峻的现实挑战:即便有了精准的方案,若患者用不上、用不起救命药,一切仍是空谈。二十一世纪初,国内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高度依赖进口靶向药,天价治疗费用让无数家庭在“借钱或放弃”间艰难抉择。


徐兵河深知,仅有技术远非终点,能让患者真正“用得上”的药才是好药。他带领团队与国内研发机构携手,投身于国产创新药的研发。经过数年攻关,团队成功研发出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HER2小分子靶向药——吡咯替尼。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其与卡培他滨联合方案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超过一倍(18.1个月 vs 7.0个月)。徐兵河强调,这并非简单的“me-too”仿制,而是实现了“me-better”的跨越,为中国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选择。


更令人振奋的是,凭借扎实的临床数据,吡咯替尼通过国家优先审评审批机制快速获批上市,并迅速纳入医保目录,价格大幅降低。据统计,该药纳入医保后患者年治疗费用降幅超70%,用药可及性实现质的飞跃。一支小小药瓶,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希望重生。


图源:EMSO直播截图

徐兵河用中国原研药打破了进口垄断的坚冰,让“有药可治”变成了“有药可用”。他从临床需求出发,将科研动力与国家战略、患者福祉紧密相连,为中国抗肿瘤药物研发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写下了生动注脚。


攻克耐药难题,

为晚期患者点亮新曙光



让患者“用得上药”之后,徐兵河教授将科研利剑指向了乳腺癌治疗中最棘手的挑战——耐药。 对于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耐药曾意味着治疗之路渐窄。面对这一全球性难题,徐兵河团队将目光投向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Dalpiciclib)。


团队将中国患者的安全性特质融入研发核心,达尔西利创新性地引入哌啶结构替代常见的甲基环己基,这一巧妙改动显著降低了传统CDK4/6抑制剂常见的肝脏毒性,为中国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耐受的治疗选择。Ⅲ期DAWNA-1研究证实,达尔西利联合氟维司群将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显著延长至15.7个月,较对照组7.2个月实现了翻越,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58%。


这项突破性成果于2021年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标志着中国原研CDK4/6抑制剂首次获得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徐兵河教授用这项研究向世界证明,中国的肿瘤创新已不再满足于验证全球成果,而是能够直面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产出改变国际临床实践的高级别循证证据,让世界聆听中国肿瘤学界强劲的创新脉动。

图源:HiT NEWS


定义“中国方案”,

推动全球乳腺癌治疗优化



随着抗HER2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如何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期成为新的临床挑战。徐兵河团队聚焦联合治疗策略创新,通过机制互补的药物组合,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寻求更深度缓解与更长生存获益。


由此开展的PHILA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证实了“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这一联合方案用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徐兵河教授评价道: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开创性地将小分子TKI与大分子单抗联合应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为破解耐药难题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


此外,他主持研发的吡咯替尼、达尔西利等原创新药,不仅打破了进口垄断,更以独特的分子结构设计和卓越的疗效数据,定义了多个靶点治疗的“中国标准”。他主持的60余项国内外新药临床研究,推动了中国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体系与国际接轨。


2013年,他成为第一个代表亚洲参加国际晚期乳腺癌共识指南(ABC)制定的专家,并担任St. Gallen早期乳腺癌治疗国际专家共识指南团成员、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和ESCO(欧洲肿瘤学院)核心成员


三十余年奋进,徐兵河教授将中国数据转化为高级别的“中国证据”。其团队多项研究成果入选国际年会重磅报告,并改变临床实践。2013年,他成为首位代表亚洲参与制定《国际晚期乳腺癌共识指南》的专家,标志着中国乳腺癌诊疗正式融入全球决策体系,从规则的执行者转变为规则的共同制定者。


情怀与愿景:

构建中国新药研发的创新生态



徐兵河教授曾说过:”临床医生开展临床研究的优势是能够直面病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研究比简单重复已有的结果更有意义。“这正是他四十余年科研生涯最真实的写照。他从临床中看到进口药价格高昂让患者陷入困境,便毅然投身原研药研发;他洞察到中国患者独特的临床特征与需求,便主导建立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库,探索适合国人的筛查策略与治疗方案。


如今,他的愿景已从解决单一临床问题,升华为构建中国自主创新的抗肿瘤研发体系。作为国家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他带领团队恪守国际标准,主持数十项临床试验,不仅为患者带来希望,更为中国培养了兼具国际视野与临床科研能力的人才梯队,奠定了中国新药创新的基石。


徐兵河教授的科研之路,始终以临床需求为航标,以患者福祉为归途。他不仅成就了一系列载入指南的临床研究与创新药物,更重塑了中国肿瘤学者从追随到开拓创新的信念与路径。他的实践深刻证明,真正的创新源于临床,最终回归临床,而中国智慧注定将在全球抗癌事业中扮演愈发关键的角色。


结语



徐兵河教授的更多的战略思考,即将在2025年服贸会“肿瘤治疗创新进展与药物研发新趋势论坛”上进行分享。他将以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的现状与挑战 为题,不仅将揭示中国原创药物研发的机遇与瓶颈,更将勾勒出一条从跟跑到领跑的创新之路。


这不仅是一位临床科学家对行业未来的深刻洞察,更是一位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者,以创新实践回应生命重托的崇高使命。从个体化治疗的倡导者到中国新药研发体系的构建者,他始终引领中国肿瘤防治事业向前迈进,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的卓越贡献。


参考来源


[1]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4年全国癌症报告》

[2][CSCO-BC]徐兵河教授:中国晚期乳腺癌治疗共识要点解读医药新闻-ByDrug-一站式医药资源共享中心-医药魔方

[3]Ma F, Ouyang Q, Li W, Jiang Z, Tong Z, Liu Y, Li H, Yu S, Feng J, Wang S, Hu X, Zou J, Zhu X, Xu B. Pyrotinib or Lapatinib Combined With Capecitabine in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With Prior Taxanes, Anthracyclines, and/or Trastuzumab: A 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 J Clin Oncol. 2019 Oct 10;37(29):2610-2619. 

[4]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5]【科学的温度】徐兵河院士解读:“癌症第一杀手”乳腺癌应如何预防?-中新网

[6]支持惠民守护健康 恒瑞医药19款产品通过新版国家医保目录调整-新华网

[7]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70个 部分肿瘤患者用药每月能省好几万 - 今日头条

[8]Xu B, Zhang Q, Zhang P, Hu X, Li W, Tong Z, Sun T, Teng Y, Wu X, Ouyang Q, Yan X, Cheng J, Liu Q, Feng J, Wang X, Yin Y, Shi Y, Pan Y, Wang Y, Xie W, Yan M, Liu Y, Yan P, Wu F, Zhu X, Zou J; DAWNA-1 Study Consortium. Dalpiciclib or placebo plus fulvestrant in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and HER2-nega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Nat Med. 2021 Nov;27(11):1904-1909. 

[9]科学网—中国科学报图形版

[10]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乳腺癌治疗领域重大科研成果-新华网

[11]乳腺癌步入“慢病”时代,徐兵河院士详解乳腺癌防治要点-MedSci.cn

图片
来源:陆士新医学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