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小野公二教授详解BNCT:全球首个“癌细胞选择性放疗”,破解传统抗癌困境

来源:陆士新医学基金会2025-09-17 20:15:53




图片

当晚期癌症患者面临肿瘤无法手术切除、化疗耐药等困境时,一项能够精准“锁定”癌细胞并实现“定向爆破”的前沿医疗技术,正在为他们点亮新的希望之光。在2025年9月14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举办的“肿瘤治疗创新进展与药物研发新趋势论坛”上,大阪医科药科大学BNCT联合临床研究所所长、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小野公二对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技术进行了深入解读。这一被业内誉为“下一代精准放疗”的新方法,究竟如何突破传统肿瘤治疗的瓶颈?又将为全球患者带来怎样的转变?


小野教授




精准歼灭癌细胞,

正常组织损伤极低


“传统放疗好比‘地毯式轰炸’,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也难以避免地伤害健康组织;而BNCT则更像是一枚‘精确制导导弹’,仅针对癌细胞发起致命打击。”小野公二教授用形象的比喻阐释了BNCT技术的核心优势。


接受这种先进疗法的患者会先注射一剂含硼药物,这种药物会聚集在癌细胞内。之后从外部施以中子照射,触发硼元素发生反应,在癌细胞内部释放能量,从而精确破坏癌细胞。由于作用范围极小,仅相当于一个癌细胞的尺寸,周围健康组织几乎不受影响。


更值得注意的是,BNCT对常规放疗难以奏效的缺氧型癌细胞同样有效,极大拓展了治疗的适应范围。这种“药物导向+中子激活”的双重精准机制,使BNCT成为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癌细胞选择性放射疗法”。


小野教授讲解BNCT粒子



从实验室到临床:

BNCT技术九十载砥砺前行


BNCT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段科学坚持与创新的典范。自20世纪30年代中子被发现以来,这项技术历经近九十年的探索与完善,终于从理论设想走向成熟应用,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一颗新星。


小野公二教授回顾了BNCT发展史上的关键突破。1987年,世界首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成功接受BNCT治疗,首次验证了该技术的临床可行性,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跨越。1991年,随着新型影像技术的出现,BNCT获得了精准的"导航系统"——医生能够通过特殊扫描技术直观地看到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分布情况,准确判断哪些患者适合接受治疗,推动BNCT从经验性治疗迈向个性化精准治疗的新阶段。


让BNCT技术真正获得国际认可的,是日本京都大学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2001年,该校研究团队成功治疗复发性头颈癌,这项成果在次年国际会议上公布后立即引起全球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后的二十多年间,京都大学累计治疗了591例患者,治疗病例数和癌症类型均居世界首位。


最令人振奋的是,2020年3月,BNCT治疗复发及局部晚期头颈癌获得日本监管部门批准,同年6月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一重大进展使得原本昂贵的先进治疗技术变得更加可及,为更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临床成果显著:

头颈癌生存率大幅提升


临床数据充分证明了BNCT技术的卓越疗效。小野公二教授分享了在复发及晚期头颈癌治疗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接受BNCT治疗后,患者肿瘤体积显著缩小,相当比例的患者实现肿瘤完全消失或大部分消退。


2015至2020年间的重要研究表明,经BNCT治疗的患者一年生存率高达79.2%,生存时间达到18.9个月,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方法。虽然目前针对脑胶质瘤的治疗仍面临一些检测技术上的挑战,但小野教授透露,专门针对胶质瘤的BNCT临床试验将于今年启动,这为解决这一治疗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2020年至2022年间,某机构利用BNCT技术治疗了72例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高达80.5%,其中近半数患者实现肿瘤完全消失,进一步印证了其广泛适用性。国际研究数据也同样表明,BNCT在多种实体瘤治疗中都表现出"高效低毒"的显著优势。



未来可期:

设备升级与技术革新

推动BNCT走向普及


BNCT技术的未来不仅在于治疗更多癌症类型,更在于让这项创新疗法惠及更多患者。小野公二教授指出,以往BNCT依赖大型设备,成本高昂且难以普及。如今,新一代中子源设备体积更小、造价更低,能够稳定提供治疗所需的中子束,为BNCT进入更多医院奠定了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BNCT领域的发展正快速跟进。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医院启动了相关临床研究,部分机构已开展患者治疗。预计未来3-5年内,中国患者将能在国内接受这一先进治疗。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全球合作的深化,BNCT有望在肺癌、胰腺癌等更多难治性肿瘤领域取得突破,让更多患者受益于这一精准、微创的前沿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