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聚餐,打响你的守“胃”战——一份给所有人的幽门螺杆菌防护指南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10-05 19:25:09
八天长假,你的“饭局KPI”达标了吗?从团圆家宴到朋友聚餐,每一场欢聚都是幸福的时光。但在我们举杯畅饮、共享美食时,一位名为“幽门螺杆菌”的“隐形食客”,可能正通过不分你我的筷子,悄悄开启它的假期巡游。
别担心,这份指南就是你的“健康手册”。让我们用科学的态度,一起了解这个常见的“胃部房客”,学会如何与它和平相处,或在必要时“礼貌送客”。
翻开体检报告,在幽门螺杆菌这一栏看到向上的小箭头和“阳性”提示,你是否会感到一丝困惑?这个指标到底说明了什么?它对我的健康意味着什么?今天,让我们深入聊聊这份“阳性”报告背后的真实含义。
误区一:阳性=大病前兆?看到阳性结果,尤其是数值较高时,就自动与胃癌、严重胃病画上等号,陷入无谓的焦虑。
误区二:转阴=一劳永逸?认为只要吃药将其根除,就再也不会得任何肠胃病,从此高枕无忧。
那么,临床上,医生究竟是如何科学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幽门螺杆菌阳性,是消化系统的一个“状态”,而非一种“疾病”本身。
它就像我们胃里的一个“房客”,中国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近50%,不同人群感染率在35.4%~66.4%之间,这意味着每两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人是携带者。绝大多数感染者终身没有任何症状,检测数值(如碳13/14呼气试验的DOB值)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细菌的活跃度与数量,但不能直接等同于胃黏膜损伤的严重程度。数值高不代表胃黏膜一定损伤严重,数值低也不意味着绝对安全。
面对一个“无症状的阳性者”,规范的临床决策路径非常清晰:
第一步:评估风险,而非直接开药。医生不会仅凭一张阳性报告就开具根除治疗的药物。他们会详细询问您的过往病史及用药史、家族史(如直系亲属是否有胃癌史)、个人症状(有无胃痛、腹胀、反酸等)以及生活习惯。
第二步:建议进行胃镜检查。胃镜能直观地看到患者胃黏膜的真实情况——是否存在炎症、糜烂、溃疡、萎缩甚至癌前病变。胃镜的结果,是决定是否需要立即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最重要依据。
第三步:综合决策。如果胃镜检查结果良好,黏膜仅存在轻微炎症或无异常,医生会结合您的意愿,建议进行根除治疗。
如果胃镜发现明确病变,则需进行根除治疗。根据2025年《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指南》的更新,对于已发现胃癌前病变(如萎缩、肠化)的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处于核心防治地位,是阻断病变进展的关键一步。
最重要的澄清:
幽门螺杆菌是“参考”,
而非“标志物”
幽门螺杆菌是许多胃病的明确危险因素,但它绝不是得胃病的“标志物”。
早在1994 年,幽门螺杆菌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所列为一类致癌物,约78%的胃癌归因于其造成的慢性感染。此外,约90%的慢性胃炎与其相关,它也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反复发作、难以愈合,甚至引发顽固性口臭。然而,临床上,有太多确诊了胃溃疡、胃炎甚至胃癌的患者,其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却是阴性。
这说明,胃病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饮食、压力、情绪、药物等。幽门螺杆菌是其中重要的“帮凶”,但并非唯一的“元凶”。
当我们面对体检报告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时,请记住:
它拉响了“关注胃健康”的警报,但不是“胃癌”的判决书。
科学的应对之策是“胃镜评估”,而非“恐慌性吃药”。
根除治疗是为了阻断可能的病变进程,是主动管理健康的行为。
对绝大多数无症状、胃黏膜良好的感染者来说,根除幽门螺杆菌,正是“治未病”理念的体现——在问题发生前,主动干预,阻断风险。但也不要忘记,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才是守护肠胃的根本。
多位专家指出,我国较高的感染率可能与共餐习惯有关。一家人围坐一桌,互相夹菜,其乐融融,却也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幽门螺杆菌传播的窗口。
因此,除了聚餐时使用公筷、感染者自觉分餐之外,以下几点也同样重要:
注重口腔卫生:幽门螺杆菌可在牙垢和牙菌斑中隐匿存活。认真刷牙、定期洁牙、及时更换牙刷,有助于减少口腔中的细菌存量。
避免“口对口”喂食:切勿将咀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这是保护儿童的关键一环。
善用饮食辅助: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猕猴桃)和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卷心菜),研究显示它们有助于抑制幽门螺杆菌活性,并对胃黏膜有一定保护作用。
从这个国庆节开始,让我们在享受团圆美食的同时,也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这份更为周全的关怀,既是对他人的保护,也是对自己的守护。
此前,我们和许多朋友聊了聊,发现大家对于幽门螺杆菌有不少切身困惑,在此,我们整理了最具代表性的问题,为您一一拆解。
Q:“我吃完饭总恶心想吐,东西像堵在胃里,是它在作怪吗?”
“饭后几小时恶心想吐,感觉食物下不去”,在医学上高度疑似“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确实是导致消化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根除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症状会得到显著改善。但是,大脑-肠轴功能紊乱、胃动力不足、精神压力等,都可能导致完全相同的症状。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有症状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却是阴性。
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是常见的。但完成全疗程是根除成功的关键,自行停药极易导致治疗失败和细菌耐药。
Q:“为什么备孕、做试管,医生都特别紧张这个菌?”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经典“铋剂四联疗法”中含有抗生素和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成分(如铋剂),因此在孕期和哺乳期是禁忌。将幽门螺杆菌筛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孕前检查”,是为妈妈和宝宝上的第一道健康保险。试管前完成治疗,则是为了创造一个最佳的母体环境。
所谓“复阳”,绝大部分是根除成功后,再次从外部环境(主要是共同生活的家人)感染了新菌株。因此,“以家庭为单位”共同防治,是避免“乒乓传播”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来源:
1.https://gxj.wuxi.gov.cn/doc/2025/06/09/4590245.shtmlj
2.https://sdxw.iqilu.com/share/YS0yMS0xNjc0MjIxOQ==.html
3.https://m.baidu.com/bh/m/detail/ar_9717044876320381707
4.https://m.gmw.cn/baijia/2022-01/15/1302764411.html
5.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0/0407/c14739-31664244.html
6.https://www.medsci.cn/guideline/show_article.do?id=a1b671c00a551642
7.https://k.sina.cn/article_2837868324_a9266f2400101ab9a.html?from=health
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1070065129917361&wfr=spider&for=pc
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5131482137144017&wfr=spider&for=pc
10.http://www.kepu.gov.cn/newspaper/2025-09/26/content_40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