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团圆是乐事,注意这些小细节,不让健康问题扰了兴致!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10-06 10:10:37
一、饮食篇
中秋节“吃”是重头戏,但别光顾着嘴甜胃满,也要注意饮食里藏着的小隐患。
1.月饼
少量多次≠没负担:别觉得一次吃1/4、分几次吃身体就没负担,哪怕每次量少,累积的油脂、糖分照样会让肠胃消化起来感到“疲惫”。
无糖≠无热量:无糖食品常用麦芽糖醇等代糖,虽然没有添加蔗糖,但热量同样不低。尤其是正在保持体重的人,别因为“无糖”标签掉以轻心。
没过期≠能吃:如果月饼皮软塌、馅料发黏有怪味,就算在保质期内也得扔,因为可能已经变质。肠胃本身就脆弱的人,更要注意。
2.团圆饭
注意荤素顺序:先抢着吃肉再吃素,肉会因为消化慢堵在胃里,不仅吃不下后续的菜,还容易胀肚。
二、作息篇
中秋阖家热闹时,作息很容易跟着“乱”,不少人没注意身体状态也跟着乱了套。
熬夜后猛补觉:中秋夜跟家人聊到半夜、凑几圈麻将很常见,不少人转天直接睡到中午,以为能补回精神,结果起来还是昏沉,晚上还容易失眠。其实睡眠讲究 “生物钟稳定”,熬夜后第二天别睡过早上9点,中午小眯20分钟,效果比狂补觉更好。
三、出行篇
早晚记得添衣:入秋后昼夜温差常能差 8-10℃,早上出门还裹着薄外套,到中午太阳一晒又热得脱,可傍晚风一吹,没及时添衣就容易着凉。尤其老人、小孩和体质弱的人,呼吸道黏膜对温度变化敏感,一冷一热很可能引发鼻塞、咳嗽。建议穿 “分层衣”,比如里面穿薄 T 恤,外面搭件轻便的针织衫或薄夹克,冷了穿、热了脱,灵活调整才不容易感冒。
四、特殊人群篇
家人的健康和安全是团圆的基础。对老人、小孩和慢性病患者需要多一份关心。
老人:老人消化功能弱,选月饼尽量挑低糖少油的。吃的时候也别让老人多夹,七八分饱就好,免得胀肚;带老人出门赏月或逛公园,记得多陪着走,给老人穿双带纹路的防滑鞋,尤其早晚路面可能凉滑,避免不小心摔跤。
孩子:食物一定要切小块,防止噎着;生冷海鲜别让娃空腹吃,娃吃了容易闹肠胃;晚上别让娃盯着手机看太久熬到半夜,小孩更需要充足的睡眠;去人多的景点,手牵紧,眼睛多放在孩子身上,别让娃在人群里跑散。
慢性病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朋友控制高盐高糖饮食的摄入量;痛风的人别碰啤酒和螃蟹、虾等带壳海鲜,避免诱发疼痛;最重要的是,平时吃的药千万别断,按时吃才能稳住身体。
不用刻意拘谨,只需要少吃两口月饼、久坐后多站站、出门记得带件薄外套,就能少些健康烦忧。最后,愿大家都能伴着月色吃好、玩好,和家人暖融融过个节,中秋快乐,阖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