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越来越甜怕有“科技狠活”?专家:是科学家和果农的智慧成果,放心吃!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10-19 18:47:42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水果好像越来越甜了。阳光玫瑰咬一口甜得有点让人齁了,梨比小时候吃的梨少了些酸涩,连苹果的风味也似乎多了几分甜润。这并不是错觉——有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介绍,“跟二三十年前相比,水果甜度确实普遍提高了。”比如西瓜,过去得含糖量大多在9%,现在普遍能到13%-14%,有些品种甚至能超过15%。
不过甜带来的不只有愉悦,也夹杂着不少顾虑:“这么甜会不会加了增甜剂?”“甜水果的含糖量高,吃多了会不会长胖?”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从一起从“科学家怎么育种、果农怎么种果”的过程中找到答案。先告诉心急的读者一个比较核心的结论:市面上大部分甜水果,靠的是农业领域的智慧,而非大家担心的“科技狠活”。
甜果的“技术支撑”:育种技术与种植技术
1. 科学家的育种智慧:从靠运气到精准选甜
以前选育高甜水果多靠杂交碰运气,现在有了精准育种技术,能针对性优化甜度与风味。比如先通过基因测序找到控制果实糖分运输、储存的关键基因,再用分子标记技术(可快速检测目标基因的 “遗传条形码”),在幼苗期就能辨别出含优良基因的植株,避免把时间、资源浪费在后期才发现不甜的植株上,大幅提升育种效率。
2.果农的种植智慧:为水果创造“攒糖”的条件
好品种也需要科学种植才能发挥优势,果农的管理技巧,对水果最终的甜度影响很大:
养分调控稳甜:果农会通过选择适配的砧木、合理施肥等方式,让果树均匀吸收养分,减少同一棵树果实的甜度差异。同时会控制氮肥用量,防止枝叶徒长抢养分,确保更多营养流向果实积累糖分。
授粉管理增甜:果农通常会搭配不同品种的授粉树,通过异花授粉促进果实合成更多葡萄糖、果糖,让甜度更足。而且多样化授粉还能提升果实的整体品质,减少畸形果。
把握时机锁甜:太早采收,果实未成熟、糖分没攒够;太晚采收,果实可能会消耗已积累的糖分,还容易变质。果农会通过观察果实外观、检测成熟度指标,选择甜度和风味最佳的时机采收,保证水果口感。
3.关于增甜剂的小科普:果农很少用,原因有两点
技术上:注射甜蜜素会破坏水果的细胞壁,导致果肉快速腐烂,根本无法运输和销售,而且目前我国没有合规登记的 “水果增甜剂”。
法律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明确规定,生鲜水果不能使用甜蜜素,违规使用会面临没收所得、罚款等处罚,对果农来说,冒这个险并不值得。
甜不等于高糖,好水果更要甜得有层次
我们尝到的“甜”,不只是含糖量说了算,还靠“糖的种类”和“糖酸比例”共同作用。水果里的果糖最甜,比蔗糖甜近两倍,西瓜就是因为果糖占比高,才会甜感突出;而香蕉里蔗糖多,甜感就没那么强。另外,要是水果里有机酸多,哪怕含糖量不低,甜感也会被中和,比如柠檬含糖量8%-10%,但酸味儿太浓,谁也不会觉得它甜。
在育种端,现在也有了新方向,不只是追求更甜,还要更健康。就像专家说的“光甜的话容易腻,好水果得有‘糖和酸的平衡’,还得兼顾营养和口感”。水果脆不脆、有没有渣、汁多不多,能不能抗病、好不好运输、产量稳不稳定,甚至维生素、抗氧化物质这些营养,现在育种的人也越来越关注。未来,更多又甜又健康的水果将会与我们见面。
如何挑选品质好的水果?
1.优先选择正规渠道、时令水果
比如大型超市、连锁品牌水果店,大多能提供农残检测报告,买着更放心。当季水果在自然环境里成熟,不仅甜度和风味更地道,糖酸比例也更协调,价格还能比反季的低 30%-50%,性价比很高。
2.简单鉴别技巧
看外观:选颜色自然、形状端正的,不要颜色异常鲜艳、形状畸形,或是表皮有斑点、褶皱的;
闻气味:成熟的好水果会有淡淡的天然果香,要是没味儿甚至有酸味、酒味,品质大概率不太行;
掂重量:同品种同大小的,手感沉一点的通常水分足、养分积累够。
另外,不要选过生的水果(如硬邦邦的香蕉、青绿色的芒果),这类水果多需催熟,甜度不足且口感差。可以选择七八分熟的水果,既能保证甜度,又能存放几天。
当我们咬下一口甜果时,尝到的不只是糖分,还有农业技术一点点进步的温度。不用总被“科技与狠活”的顾虑绊住,学会简单的鉴别技巧,就能放心享受。毕竟大多都是“好果”!
参考资料:
1.https://weibo.com/2803301701/Q9cx2Bi8J
2.当水果走起“纯甜风” 网友:现在的水果怎么越来越甜了??_新闻频道_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