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尿颜色深度,居然和你的抗压能力有关?以后大事的前一天,记得补够水!
2025-10-22 18:06:36
早上上完卫生间瞥一眼尿液的颜色,大概是不少人会做的无意识动作。了解更多一点的朋友会知道,尿黄说明水喝少了,但你知道吗?这抹颜色竟然和“抗压能力”有关系。最近《应用生理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把 “喝水多少”、“晨尿颜色”和“身体应对压力的反应”这三件事,揭示出一条隐藏的联系线。
研究“喝水影响抗压能力” 并非科学家们一时兴起。早在这项研究之前,科学界就已发现水合状态与心理状态之间的微妙联系。例如,2018年,伊朗伊斯法罕医科大学团队曾对3327名成年人做过调查,结果发现每天喝水少于2杯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每天喝5杯以上人群的1.79倍[1]。
以往的研究说明了身体的水分状态会悄悄影响心理韧性。但它们要么是观察性研究,要么聚焦长期情绪,始终没说清 “喝水少” 到底如何改变身体对压力的即时反应。而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的这项新研究出现,用精准的数据补上了这个缺口。
图源: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为了找到答案,研究团队找了32个健康的年轻人(18-35 岁,男女都有),先按他们 “平时的喝水量” 分成了两组:
接下来的7天,科学家没让他们改变习惯,只是盯着他们的喝水量,还让他们留尿,以便测试尿的浓度和颜色。
7天后,重头戏来了:所有人都要做一个“压力测试”—— 先准备5分钟,然后当着两个陌生人的面 “模拟面试”,要夸赞自己的优点;接着再做5分钟心算,算错了还会被提醒,旁边还有个假摄像机对着,故意让人紧张。
测试过程中,科学家测了三样东西:焦虑感、心率和压力激素。研究结果出来后,科学家们分析了三个结论,直接把喝水和抗压能力的关系说透了。
不管是少水组还是多水组,做 “面试+心算” 时,都觉得焦虑,心率也都比平时快。也就是说,感觉上的紧张”和喝水多少没关系,该紧张还是会紧张。
2. 但身体的 深层反应”藏不住:喝水少的人,压力激素飙得更猛
少水组的人,做完测试后,唾液里的压力激素明显升高,平均在测试前的基础值上涨了6.2 nmol/L;
多水组的人,压力激素几乎没怎么变,只涨了4.0 nmol/L;
更明显的是:少水组里,有超过90%的人压力激素“超标”(比平时高34%以上),而多水组只有一半人这样。
简单说:喝水少的人,身体面对压力时,会放大反应,虽然表面上和别人一样紧张,但体内的压力激素已经失控了。
研究还发现一个实用的规律:晨尿颜色越深,测试时压力激素飙得越猛。科学家解释:晨尿颜色深,说明身体经过一晚上的代谢,水分不够,尿的浓度高,这其实是长期喝水少的一个信号。如果每天早上都能看到晨尿是浅黄或清澈的,说明身体水分充足,面对压力时,压力激素的反应也会更平稳。
很多人忙起来就忘了喝水,直到觉得口干才喝,但 “口渴” 其实是身体 “严重缺水” 的信号,这时候已经晚了。
-
男生每天喝够2.5升,大概10杯250毫升的水,包括白开水、茶、牛奶,但不包括奶茶、可乐这些含糖饮料;
-
分配方法:早上起床先喝1杯,唤醒身体;上午工作时喝 2-3 杯;下午喝 2-3 杯;晚上睡前2小时喝1杯。
颜色1-2 分(清澈、接近透明):水分很充足,继续保持;
颜色4-5 分(深黄):缺水了!当天要多喝 2-3 杯水;
颜色6分以上(茶色、深棕):严重缺水,除了多喝水,还要注意休息,别熬夜。
比如第二天要考试、面试,或者有重要的会议要发言,前一天晚上和当天早上,就要有意识地喝够水。哪怕多喝1杯,也能让身体的压力激素反应平缓一点,帮你发挥得更好。
下次早上再看晨尿时,别只把它当成缺水信号。那抹黄色或许在提醒你:身体正在渴望更多水分,来应对这一天可能遇到的所有压力。而一杯水就可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抗压底气!
参考资料:
[1]Haghighatdoost F, Feizi A, Esmaillzadeh A, et al. Drinking plain water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risk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adults: Results from a large cross-sectional study. World J Psychiatry. 2018 Sep 20;8(3):88-96. doi: 10.5498/wjp.v8.i3.88.
[2]Kashi DS, Hunter M, Edwards JP,et al. Habitual fluid intake and hydration status influence cortisol reactivity to acute psychosocial stress. J Appl Physiol (1985). 2025 Sep 1;139(3):698-708. doi: 10.1152/japplphysiol.00408.2025. Epub 2025 Aug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