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急救医生贾大成:坚持肯定会开花结果 | 了不起的自己

来源:CHTV百姓健康 2025-05-01



“坚持肯定会开花结果”,这是“中国急救科普第一人”、北京急救中心急救专家贾大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76岁的他,用近40年的坚守,将急救知识播撒进千万人的心田。在CHTV全新医学人物栏目——《了不起的自己》中,这位被不少人尊称为"贾爷"的急救先锋,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他与死神赛跑的一生。


从在乡下用针灸救人到成为急救先锋,再到“傻瓜”除颤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普及,贾大成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水滴石穿的震撼力量。他说:"在无数的高尚行为当中,救人一命,救死扶伤最高尚。”




01

初心不改
急救事业的推动者


贾大成与医学的缘分,早在青春年少时便已结下。1967年,当时有一股“学针灸热”,有不少人都在学习针灸,年仅十六七岁的他,也跟风学起了针灸。此后的日子里,他一边钻研医书,一边为邻里、亲戚、同学及其家人扎针治病。这一坚持,不仅练出了一手好针法,更在心中种下了救死扶伤的种子。


在山西插队,他坚持为乡亲们治病疗伤整整8年,后来又上了大学,更加坚定了为医疗事业奉献医生的决心。1983年,《北京晚报》上一篇有关北京急救力量不足的报道让贾大成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进入了北京急救中心的前身——北京市急救站。


刚到急救站时,那里的条件之差超乎想象:国产急救车玻璃破碎,用硬纸板遮挡;夏天车内酷热难耐,担架简陋,设备稀缺。


“那个时候,每个大夫手上都有伤,”但他没有抱怨,反而积极建言献策,推动了重症抢救车的配备,为提升急救能力贡献力量。


贾大成一直工作在北京急救中心救死扶伤的最前沿,带着一颗医者仁心,用坚持一点点地改变着落后的急救现状。




02

先进技术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突破传统,创造生命奇迹


在专业的精进中,更需要坚持。


1992年,对于心梗的救治,有两种溶栓模式:静脉溶栓和冠脉溶栓。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在胡大一教授的大力支持下,贾大成大胆提出在院前静脉溶栓治疗心梗的想法


贾大成遇到第一例决定院前溶栓的患者,在现场给胡大一教授打了电话,得到胡大一教授的支持,并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第一时间进行了院前溶栓治疗,而且获得了成功。

从此,领导的支持,北京急救中心在院前开展了这项当时被认为的有划时代意义的治疗,填补了中国院前急救的空白。后来院前溶栓成功达到100多例以后,经过统计学处理表明,院前溶栓比院内溶栓平均提前了60~90分钟,院前溶栓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内溶栓,与欧美国家院前静脉溶栓的结果相同,显著提高了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此外,率先开展了“快速心律失常的院前同步电转复”,成功救治了众多不适合用药物转复、用药无效,以及发生了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各种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


1994年,贾大成独自编写了《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常规》,经过集体讨论、审阅顺利通过,为北京的院前急救做出了贡献。


多年来,贾大成笔耕不辍,撰写了二十多本急救相关书籍。这些书有的是针对基层医生的专业指南,有的是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其中不乏被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音,将急救知识传播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03

急救科普的先行者:
播撒知识火种,点亮生命希望


如果说急救工作是与死神赛跑,那么急救科普就是急救工作的延伸。


贾大成深知,急救知识的普及对于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至关重要。从1985年开始,他便踏上了急救科普的漫漫长路。他常说:“我这一辈子,就干了两件事,一件是救人,一件教人救人。”

他还有两大爱好——京剧、书法,书法他最喜欢写的四个字——“神手佛心”,他解释说“神手”指的是高超的医疗技术,“佛心”指的是高尚的医德。他还常常把这四个字送给医生朋友,医生们都说“不敢当”,贾大成说:“咱们都不敢当,但这都是咱们医生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咱们共勉。”


起初,他的科普方式很简单,就是手写提纲,在街道给大家讲解急救知识。后来逐渐在电视、电台、报纸、杂志传播急救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紧跟潮流,在众多新媒体上分享急救内容。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急救知识,贾大成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利用自己四班三运转的工作间隙,见缝插针地去讲课,甚至连轴转,讲完课继续上夜班,下了夜班又接着讲课。退休后最多的时候,一年讲了270多天课,每天6~8小时。


他的课内容丰富实用,涵盖心肺复苏、意外伤害处理、血栓病防治等多个方面。在讲解心肺复苏时,他不仅详细介绍徒手操作、仪器使用和用药知识,还巧妙地用歌曲《小苹果》、京剧《定军山》等唱段的节奏来帮助大家记忆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贾大成不仅自己积极科普,还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参与。贾大成从1998年开始使用、推广AED(自动体外除颤器)2015年开始又成为随身携带AED。如今,他随身携带AED,向大家推广这一救命神器,让更多人认识到其重要性。他说:“AED对我们所有的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一个新的抢救仪器,更是一种新的急救理念。”


他的坚持和努力得到了回报,许多听过他讲课的人,在关键时刻运用所学知识,成功挽救了他人的生命,北京市公安局的警察、首钢的电工、中国经营报的记者、中国五矿的员工、北方公司员工等等都曾在接受贾大成的急救培训以后,使得心脏骤停的患者重获第二次生命。这些平凡人在学习急救知识后,都成为了生命的守护者。他们的故事,就是贾大成科普工作的最好见证。贾大成曾经说:“每次听到有人救活人,比我自己亲手救活人还高兴!”


如今,早已退休的贾大成依然活跃在急救科普的最前沿,除了青海、西藏,他几乎跑遍了各省市,我们依然经常可以在电视里、各个网络平台见到他的身影。


急救医生最苦最累,风险最大,但是贾大成却说:“我有幸在北京急救中心这个英雄的群体里工作了大半生,我心中充满了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幸福感!”


您什么时候不讲科普了?”
“爬不动就不干了!”
“给在做科普的医生们一点建议?”
“你要没做,那就去做。
如果做了,那就坚持,
坚持肯定会开花结果!”

这是贾大成对“了不起的自己”的回答。

视频链接急救医生贾大成:坚持肯定会开花结果 | 了不起的自己

相关阅读

相关栏目

健康中国行动

名医堂

名院风采

院长论坛

专题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