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HTV百姓健康 2025-07-15
HPV阳性——是宫颈感冒还是癌症元凶?听说情况严重需要切除子宫?放疗“外烤”还要“内照”,我会不会掉头发?医生们直言“没有病理报告,我们不敢开工”!划重点:男性也可能是HPV“病毒搬运工”,所以防护不是一个人的事!不是危言耸听,上面三个问号在本期节目有答案。
嘉宾介绍
游 燕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
彭 澎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晏俊芳
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 副主任医师
▼
本期看点
游 燕:我们说两癌筛查,在这条路上从最开始的筛查,到人群的分层管理,一直到后来的治疗,其实病理还是贯穿始终的。
彭 澎:我们经常说宫颈癌女生是受害者,但是肇事者往往是男性。
晏俊芳:病理医生就是法官,法官没有宣判,我们放疗科是不能往下执行的。
彭 澎:我们把病理医生叫做医生的医生,实际上有些时候他们基本上是一锤定音的。
晏俊芳:宫颈癌绝大部分病人的预后是很好的,患者非常值得付出两个月来好好治疗,有一个更长久的生活。
▼
重点内容
一、HPV:宫颈的“感冒病毒”还是“定时炸弹”?
"HPV感染就像宫颈的'感冒':有人很快自愈,有人持续感染。关键要警惕高危型病毒的'长期潜伏'!"
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癌每年在我国新发超 10 万例,死亡约 4-5 万例。更值得注意的是,未来 5-10 年,它的发病率可能还会上升。
它的 “偏爱”人群有两个高峰:
30-40 岁的性活跃期女性;
50-60 岁以上人群(很多是年轻时感染 HPV,经过十几年 “潜伏” 后发病)。
二、HPV 和宫颈癌:到底是啥关系?
简单说,持续感染高危型 HPV是宫颈癌的“罪魁祸首”,但也别慌,它的“作案过程”很漫长:
当宫颈黏膜受损时,HPV 可能趁机感染上皮细胞。但 90% 的人靠自身免疫系统就能把病毒“赶出去”(这叫“一过性感染”)。
只有少数人会出现 “持续感染”(病毒赖着不走好几年甚至十几年)。这时病毒会钻进细胞的细胞核,悄悄融入人体基因组,慢慢引发 “高级别病变”,再经过漫长时间,少数人会进展为宫颈癌。
三、这些情况,会让宫颈癌风险 “飙升”!
除了 HPV 持续感染,这几类人要格外注意:
免疫力差的人:比如艾滋病患者、长期吃免疫抑制剂的人(如器官移植后);
烟民:吸烟是明确的“帮凶”;
性伴侣多的人:增加 HPV 感染机会;
过早有性生活、多次怀孕生产的女性(如“孕三产二”)。
四、病理检查:宫颈癌诊疗的 “法官”
“病理医生就像法官,没他‘宣判’,治疗不能随便动。” 这句话道破了病理检查的重要性 —— 从筛查到治疗,它全程 “在线”:
术前“断案”:判断是不是癌、癌的类型,决定手术切多大(比如年轻患者能不能保留生育功能);
术后“复盘”:看手术切干净没、要不要补做治疗,还能预测 “治疗效果怎么样”;
放疗“通行证”:没病理确诊,放疗科医生可不敢 “开工”。
诊断方法也很“全面”:从显微镜下看细胞形态(细胞学、组织学检查),到查蛋白(免疫组化)、揪分子层面的问题,既能明确类型,还能帮着找病因、看预后。
五、宫颈癌分 “门派”,治疗大不同!
按是否和 HPV 相关,宫颈癌分两大 “门派”,治疗和预后差别很大:
1. 最常见的两种:鳞癌和腺癌
鳞癌:90% 以上和 HPV 有关,治疗相对“听话”—— 手术容易切干净,对放疗也敏感;
腺癌:有的和 HPV 相关(局部进展期靠放化疗可能治愈),有的则无关(比如 “胃型腺癌”)。后者预后较差,得“多兵种作战”:手术、放化疗、靶向药可能都得上。
2. 危险的“小众选手”:小细胞癌
恶性程度高,得赶紧手术或化疗,放疗多打 “辅助”。
六、放疗:宫颈癌的 “精准打击”利器
放疗是宫颈癌治疗的“主力队员”,主要分两种:
术后辅助放疗:适合早期术后有 “隐患” 的患者(比如发现脉管瘤栓 —— 癌细胞悄悄钻进血管 / 淋巴管)。用外照射(有点像 “烤电”),每天几分钟,连做 5 周。
根治性放疗:对付局部进展期(Ⅱ-ⅣA 期)很给力。先外照射,再补 “内照射”(后装治疗)—— 把放射源通过管道直接送到宫颈附近 “精准打瘤”,4-5 次就够,全程 2-3 周。
副作用不用太怕:急性期(放疗中及后 3 个月)可能有点腹泻、尿频,吃药能缓解;慢性期(长期)少数人可能肠胃或尿道不适,但先进设备能把风险压得很低。
七、想知道预后?看这几个 “关键指标”
病理报告里藏着 “预后密码”:
分期:肿瘤多大、有没有转移(淋巴结 / 远处器官)是关键;
高危因素:比如脉管瘤栓,提示癌细胞可能 “准备跑路”;
类型:非 HPV 相关的腺癌(如胃型腺癌)预后较差;HPV 相关腺癌要看 “Silva 分级”(A 型风险低,C 型得警惕)。
八、预防宫颈癌,做好这 “三级跳”!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能通过疫苗 + 筛查预防的癌症,记住这三步:
一级预防:挡住 HPV
接种HPV 疫苗(二价、四价、九价都可,9 价能防 90% 的宫颈癌),9 岁以上就能打;同时保持健康作息,提高免疫力。
二级预防:定期 “体检”
两种筛查手段结合最靠谱:
HPV 筛查:查有没有高危型病毒;
细胞学筛查(TCT):看宫颈细胞有没有癌变倾向。
就算打了疫苗,也得定期查!
三级预防:癌前病变早处理
查出癌前病变(Ⅰ-Ⅲ 级)别慌,找专业医生治疗,能把癌变 “掐灭在萌芽”。
写在最后:HPV 感染很常见,就像“宫颈感冒”,多数人能自己好。但只要定期筛查、早发现,宫颈癌真的能防能治!
别偷懒,记得把筛查提上日程呀~